“武漢是我國衛星導航研究的重要基地和人才培養中心,也是國家三大自主創新示范區之一,有基礎、有實力、有優勢發展衛星導航產業。”楊元喜院士昨日告訴記者。
武漢聚集了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科院武漢分院、湖北省測繪局、湖北省地震局、空間信息產業聯盟等眾多科研單位、高科技公司。武漢在衛星導航領域的兩大優勢,一是衛星導航地基增強與精密定位技術,二是衛星導航地理信息空間數據與服務技術(位置服務)。
據悉,目前,武大劉經南院士帶領的團隊與“北斗”管理辦公室正在推進“北斗”地基增強的應用推廣項目,將在全國建設“北斗”地基增強的基礎設施,提升“北斗”的應用服務能力、與美國GPS競爭的能力。該基礎設施包括全國布設150個基準站,在湖北、湖南、廣東開展“北斗”地基增強系統的應用推廣示范,在武漢建設地基增強系統的全國數據處理、服務中心。
楊元喜說,以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為代表的地理信息空間技術與產業發展,在武漢具備傳統優勢。武漢—中國光谷聚集了諸如“中地數碼”、“武大吉奧”等一大批產業公司,與北斗導航定位服務結合,將有力提升武漢在相關產業發展的地位和優勢。
抓獲湄公河案主犯糯康
“北斗”立功
實踐>>>
楊元喜院士昨日透露,抓獲湄公河案主犯糯康,“北斗”發揮了重要作用。
楊元喜不便透露“北斗”抓糯康的具體細節。他說,與目前市場上大家比較熟悉的美國GPS相比,“北斗”不僅能讓你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也能讓你告訴別人你在什么位置。“北斗”電文通信和位置報告只需幾秒鐘,而GPS首次定位一般需要1—3分鐘。
楊元喜說:“除了導航定位,北斗系統還具備授時功能。你手機的時間并不是你自己的,而是美國GPS系統提供的。普通人看來這并沒有什么關系,但是授時權以及時間偏差帶來的損失是非常巨大的。”
楊元喜介紹說:“小到對高樓大廈的監測,大到對我國所處歐亞板塊的監測以及地球表面的監測,北斗系統都能做到。在搶險救災過程中,所有通訊信號都沒了,只有‘北斗’可以使用。海洋漁業還可利用‘北斗’快速定位,進行位置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