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個“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我國宣布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在2018年率先為“一帶一路”國家提供基本服務,并在2020年形成全球服務能力。為此,記者在23日召開的主題為“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共繪中國載人航天和衛星導航新藍圖”的座談會上,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優勢及應用、今后的建設發展情況及后續計劃等問題,專訪了中國衛星導航系統工程辦公室主任冉承其。
記者: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與美國GPS、俄國格洛納斯、歐洲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相比,它的優勢在哪兒?如今的應用情況如何?
冉承其: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服務模式上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除了提供與GPS類似的無源定位、導航、授時服務外,在我國及周邊地區,還保留了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獨有的短報文通信功能,使用戶不僅實時知道自己的位置,還可以通過短報文通信告訴別人自己的位置,這是其他衛星導航系統所不具備的。
我國高度重視并積極推動衛星導航產業發展,國家先后發布了《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從國家層面對衛星導航產業長期發展進行了總體部署。現已形成包括基礎產品、應用終端、運行服務等較為完整的北斗產業體系,隨著國產自主芯片集成度和技術水平的提高,“北斗”產品不僅在交通運輸、海洋漁業、測繪地理信息、應急搜救等多個行業得到廣泛應用,還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穿戴設備、車載導航等大眾應用領域開始批量應用。據統計,2015年,我國衛星導航產值已達1600億元,其中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貢獻率約20%。
記者:根據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規劃,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正在“走出去”,請問現在的進展如何?
冉承其:國家有關部門與全球各衛星導航系統、相關國際組織,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廣泛開展國際合作,積極承擔國際義務,促進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服務全球、造福人類。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與美GPS、俄格洛納斯、歐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開展兼容與互操作等衛星導航領域合作。作為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核心供應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深度參與國際衛星導航組織活動,持續面向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開展衛星導航國際教育培訓,取得國際海事應用合法地位,成為國際移動通信標準支持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國際推廣得到大力推進,與巴基斯坦、泰國、阿聯酋以及東盟、阿盟等國家和地區組織開展應用合作,與沙特和阿盟分別簽署了衛星導航領域合作諒解備忘錄,面向海外舉行“北斗行”推廣活動,開展北斗╱GNSS應用演示體驗,讓更多國家和人民感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特色和優勢。
記者:截至目前,我國已成功發射22顆北斗導航衛星。請問衛星的運行狀況如何?今后我國還將發射多少顆北斗導航衛星?
冉承其:從1994年正式啟動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到2003年第一代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運行,從2012年年底正式提供區域服務,到2015年我國發射首顆用于全球組網的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按照“先試驗、后區域、再全球”的發展戰略規劃不斷前行,中國的北斗正在成為世界的北斗。
截至目前,北斗系統區域運行總體保持連續穩定,性能指標穩中有升,滿足10米指標要求,部分地區性能優于承諾指標。其中,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既可參與從2012年開始提供連續導航定位與授時服務的“北斗二代”系統,同時承擔北斗系統全球組網驗證任務,并適時入網提供服務。
“十三五”期間,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發射4顆北斗二號區域組網備份星,預計到2020年,我國將建成由5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地球非靜止軌道衛星組網而成的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實現全球覆蓋,為全球用戶提供更高精度的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