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第五顆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成功發射,標志著北斗系統全球組網又邁出堅實一步。作為國家重大空間信息基礎設施,北斗考驗著中國高端制造科技創新的綜合實力。下一步,需要全社會廣泛參與、積極使用,為北斗閃耀全球“扶上馬、送一程”。
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讓時間和位置服務成為各國核心戰略資源。擁有獨立的衛星導航系統,關系到一個國家的安全和經濟命脈。北斗系統雖起步晚,但發展迅猛。通過十余年奮力追趕,北斗系統在中國和周邊地區的實時定位精度已提高到5米左右,而且兼具主動發送短報文的通信特色。目前,北斗正逐漸向全球拓展,成為繼高鐵出海、核電外交后的又一張“中國名片”,代表中國高端制造業登上世界舞臺。
然而,北斗要實現高質量通信和全球定位還需要大量用戶數據的積累。如果沒有企業、用戶鼎力支持,北斗衛星系統只能維持一時硬件領先。因此,需要全社會行動起來,從國有企業到民營企業、從資本市場到產業領域,力挺北斗。只有信息數據大量積累、用戶反饋源源不斷,北斗系統才能持續優化、加速迭代。
北斗是新系統,在前期發展中可能會遇到許多繞不開的瓶頸,但支持北斗具有巨大的戰略意義。各級政府、社會組織、高校院所應繼續加大投入、加強研發、加快發展,推動北斗掌控高端制造技術話語權;相關企業應針對民眾不斷升級的需求,加快開發基于北斗或兼容北斗的有競爭力的創新產品,優化用戶體驗。
在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北斗導航是高技術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代表,更是未來建設高端制造業強國的重要脊梁。開發好、利用好北斗導航,將為我國經濟發展增加強大驅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