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到2020年 北斗導航定位精度將從10米提高到2.5米 |
“下半年我國還將繼續發射3到4顆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穩步推進新一代全球系統建設工作,到2020年北斗導航定位精度將由現在的10米提高到2.5米。”13日,第六屆中國衛星導航學會年會在西安舉行,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在會上說。 冉承其指出,3月底,我國首顆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成功發射,標志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由區域運行向全球拓展。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瞄準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全球組網需求,衛星壽命由8年延長到10至12年,衛星空間環境防護和抗干擾能力將進一步提高。 冉承其表示,2015年底前,我國爭取完成北斗地基增強系統150個框架網基準站和300個區域加密網基準站建設,進行覆蓋全國主要區域的米級、分米級定位精度。2018年底前將建成全國范圍區域加密網基準站網絡,為服務“一帶一路”奠定基礎。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透露,自2012年12月北斗系統提供區域服務以來,系統連續穩定運行,性能穩中有升。按照計劃,2020年北斗系統將實現全球組網。屆時,30余顆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將覆蓋全球,為全球用戶提供更高精準、更可靠的服務,并通過星間鏈路實現星—星組網、互聯互通。 “北斗系統是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化發展是北斗系統的內在要求。我們將把握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規劃的發展機遇,與全球其他衛星導航系統深入合作,共同推動北斗/GNSS國際化應用,把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打造成為國際知名的中國品牌。”冉承其說。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現已形成包括基礎產品、應用終端、運行服務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自主北斗芯片、模塊等關鍵技術全面突破,銷量超過600萬片,已廣泛應用于交通運輸、海洋漁業、救災減災、手機導航等領域。目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正逐步進入國際民航、國際海事、移動通訊等國際組織,已被國際海事組織接納認可為全球第三個衛星導航系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