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斗導航系統開啟全球化征程 |
時隔兩年,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三期建設啟動。消息人士透露,今年首顆北斗全球組網衛星或定于3月30日晚發射。據介紹,2015年我國將發射4至5顆新型全球組網衛星,進一步提升北斗系統性能。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全球化征程開啟。近日北斗導航系統與歐洲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就頻率協調達成一致意見,反映出國際社會對北斗系統全面認可。與此同時,政策持續扶持北斗應用。有消息稱,2015年衛星及應用產業發展項目申報工作即將啟動。 北斗產業迎來大發展。據統計,北斗產業鏈的16家上市公司中,12家去年業績出現增長,龍頭公司振芯科技(0.00,0.000,0.00%)去年業績增長超4倍。分析指出,隨著北斗導航系統全球組網的開始,衛星導航應用將獲得大力推廣,北斗產業將迎來持續向好。 北斗啟動全球化 2012年年底,中國成功發射4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和16顆北斗導航衛星,北斗區域組網完成,正式為亞太地區提供服務。經過兩年準備,今年北斗衛星開始新一輪的發射,為北斗全球組網服務。 3月20日,在北斗航天集團掛牌儀式暨“北斗沙龍”論壇上,有關部門對外發布了新的衛星發射計劃,預計到2020年,我國將建成由5顆地球靜止軌道和30顆地球非靜止軌道衛星組網而成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北斗,實現全球區域覆蓋,并且國內精度達到2.5米。 中國衛星(34.73,0.210,0.61%)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此前表示,2015年我國將發射4至5顆新型全球組網衛星。這意味著,今年北斗衛星發射或相對較為密集。目前,中國及周邊地區上空的導航衛星數量多于歐洲、美國等地,發展高精度導航服務的條件更完善。但是,與美國的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和歐洲的伽利略相比,北斗系統的國際市場占有率較低。 北斗系統正式提供服務之后,一直在尋求“出!。去年年底,國際海事組織海上安全委員會審議通過了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認可的航行安全通函。這標志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被全世界認可。今年3月16日,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與歐洲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頻率協調達成一致意見。 招商證券(33.41,1.570,4.93%)分析師指出,此次協商成果,實際上是國際社會對北斗系統的全面認可。隨著北斗導航系統全球組網的開始,衛星導航應用將獲得大力推廣,我們有理由相信北斗導航系統將成為繼“一帶一路”后又一國家名片。目前北斗系統已經為亞太部分國家提供服務。2014年5月,由中國長城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和北京合眾思壯(37.15,-1.490,-3.86%)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設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首個海外組網項目——巴基斯坦國家位置服務網一期工程,構建工作在巴基斯坦完成。 去年底,新加坡建筑打樁工程項目采用北斗服務,北斗應用開始進入東盟國家的建筑工程和機械行業。日前,泰國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泰方進一步了解了北斗導航技術在漁船上的應用,未來泰國漁船將有望安裝北斗導航系統。 今年專項即將啟動 北斗系統正式提供服務之后,應用成為政策主要鼓勵方向。為推動衛星導航、衛星通信、衛星遙感等衛星及應用產業項目加快發展,發改委牽頭戰略新型產業發展基金設立了衛星及應用產業發展項目。2012年推出首批衛星及應用產業發展專項,2015年將批準下發第四批專項資金。 知情人士透露,專項扶持資金每年約10億元左右,今年專項的申報工作即將啟動。 此前,北斗星通、中國衛星、海格通信、中海達、數字政通、四維圖形等眾多北斗產業鏈上市公司申報的項目入圍,并獲得資金支持。若上市公司與科研單位聯合申報,原則上,專項基金的40%補貼研制單位,60%補貼應用單位。 專項基金開展近四年來,推動了北斗在各個領域的應用。例如,陜西重汽公司聯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陜西電器研究所獲得資金支持的《基于“北斗”系統的公路貨物運輸安全綜合監控系統研發及應用》項目;中國人保財險聯合北京師范大學等單位獲得支持的《基于遙感技術的農業保險精確承保和快速理賠綜合服務平臺與應用示范》等。 早期,北斗除了國防軍工,在民用領域主要是為漁業、氣象、交通提供服務。據介紹,北斗可提供遠海及近海船舶的位置監控,北斗短信與手機短信互聯互通,為漁船提供及時精準的氣象和海況信息。目前北斗船舶入網用戶3萬余個,伴隨手機用戶10萬余個。 “北斗衛星與數據挖掘、物聯網等技術手段相融合,將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發揮作用。”在北斗航天集團日前組織的“北斗沙龍”論壇上,與會專家如此判斷。 據悉,目前廣東省借助珠三角地區衛星導航產業體系完備的優勢,打造了基于北斗的公共運營服務平臺,開展了城市應急管理、智能交通、綜合執法、人身安全保障服務、公務用車監管等北斗應用示范。 北斗產業全面爆發 經過兩年的培育,北斗產業在2014年已經出現爆發趨勢。Wind統計顯示,北斗產業鏈上的16家上市公司中,12家去年業績出現增長,龍頭公司振芯科技去年業績增長超4倍。 這或許只是北斗產業爆發的開始。《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中國衛星導航產業規模將超過4000億元。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及其兼容產品將在國民經濟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在大眾消費市場逐步推廣普及,對國內衛星導航應用市場的貢獻率達到60%。 目前北斗應用對上市公司業績拉動主要表現在國防應用領域。中信證券分析師指出,我國軍事衛星通信普及率及使用率明顯偏低,美國及北約為85%,我國不到10%,未來我國衛星通信軍用終端設備市場規模將達到100-200億元。該分析師還預測,2014年國內軍用雷達市場空間在100億元左右,未來10年有望增長至5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約為17%。 隨著北斗應用產品在國防軍工市場的爆發,相關上市公司業績大為提振。振芯科技2014年實現營業收入4.07億元,同比增長56.1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152萬元,同比增長436%。海格通信2014年北斗導航銷售量同比增長108%,全年獲得超過4億元訂貨,訂單合同超過4.6億元。 今年軍工領域的訂單還在持續釋放。如海格通信近期接連公告北斗訂單情況,一季度尚未過去,公司已經接到兩筆重大合同,合計金額達2.52億元。 “民用市場剛啟動!眹抛C券的分析師指出,北斗產業發展遵循先國防安全領域,然后行業應用,最后大眾消費市場的發展路徑。近日由中國中電國際衛星應用技術創新中心研發的最新一代北斗兼容型SOC系列導航模組,實現了技術突破,價格成本被控制在30元以內,與單GPS模組處于同等價格水平,打破了長期限制“北斗”市場化推廣的價格瓶頸,為在我國民用市場的普及奠定了基礎。 北斗專家李東航也介紹,去年一年,北斗的市場發力要大于GPS,全年與北斗直接相關的產品及系統建設總體實現了1400億元的產值。 “這是國內導航企業彎道超車的一個機會!比匠衅湔J為,北斗對國內企業來說是一個機遇。 重點公司點評 振芯科技 業績拐點顯現 北斗衛星導航應用市場大幕拉開,以北斗業務為主營的振芯科技已經率先受益。2014年,公司營收增長56.13%,凈利潤增長436.04%,實現扭虧為盈。其中,公司北斗衛星導航應用和視頻圖像應用兩大主業分別增長70%和56%。 振芯科技的北斗產業優勢在于技術研發,尤其是基礎芯片研制領域實力雄厚。2014年,公司完成了多款基帶、射頻類芯片以及天線、功放新產品的研制工作。公司北斗業務的目標用戶集中于軍方,從中標“北斗一代”軍用終端研制任務開始,公司持續參與北斗軍用裝備的研制任務。隨著國防信息化的高速推進,公司北斗業務高速成長前景可期。 面對移動互聯網蓬勃發展的大潮,公司提出“衛星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戰略,將移動互聯與衛星導航相結合,以互聯網思維和持續的技術創新助力北斗業務深入發展。 振芯科技目前停牌籌劃重大事項,外延式并購或是大概率事件。當前國內從事北斗產業的相關公司超過6800家,從業人數約為15萬-20萬人,總投資規模在500億元左右,整個產業呈現“小、散、亂”狀態。公司或利用自身的融資優勢,通過收購產業鏈上(下)游公司,來彌補自身的短板,迅速切入相關領域,從而強化公司在北斗產業鏈中的地位,進而發揮協同效應促進業務發展,提高公司的整體盈利能力。 華力創通 民用訂單實現突破 北斗業務迅猛發力,帶動華力創通收入快速增長,公司預計2014年度盈利4634.18萬元-5064.6萬元,同比增長223%-253%。公司是目前六家入圍北斗軍用產品的企業之一,且在北斗軍用細分領域具有一定優勢,未來有望在北斗軍用市場獲得穩定的市場份額。 華力創通介紹,公司北斗業務的增長主要集中在軍品訂貨。北斗的民用主要是在交通領域以及一些行業應用,比如民政、漁業、林業等的特殊應用,可喜的是,公司在民用訂單上也將實現突破。 公司與廣東好幫手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1.82億元的民用訂單,好幫手公司將向公司采購車載北斗/GPS多媒體智能模組共計65萬套。目前項目執行有所延遲,今年上半年估計會有小量供貨,具體供貨量要根據好幫手的訂單情況而定。 公司最新披露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顯示,公司以空間信息和衛星應用作為發展方向,業務集中在衛星導航和衛星通信,其中衛星導航仍會以北斗為主要利潤增長點,未來三到五年北斗會是一個放量的過程。在北斗業務趨于平穩以后,公司會在衛星通信領域有所發力。 中國衛星 北斗主力供貨商 中國衛星的衛星導航業務分布于子公司航天恒星空間、航天恒星科技及其下屬的北京星地恒通,合計貢獻公司衛星應用業務板塊約1/4的收入。 2014年,公司在衛星導航領域完成數百臺套產品的科研生產,首次實現GNSS技術的高軌和深空應用,支撐了公司在高端導航產品領域的主體地位。同時,公司北斗用戶終端設備實現技術定型,參與某型北斗系統用戶終端招標,四個型號產品全部入圍,其他部分型號產品已通過用戶定型評審,有力鞏固了公司主力供貨商地位。 北斗三號MEO-1導航試驗衛星的發射,拉開了全年航天發射活動的序幕。據媒體公開信息,今年我國計劃完成20次宇航發射,將40余顆航天器送入空間預定軌道,發射量和入軌航天器數量分別同比增長25%和90%。發射次數將超越2011年和2012年的19次,入軌航天器數量將超過2012年的28顆,皆創出史上新高。中國衛星作為行業龍頭,將受益航天發射活動。 海格通信 連獲北斗訂單 海格通信2014年北斗業務成績喜人。201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54億元,同比增長75.43%;實現凈利潤4.43億元,同比增長35.72%。其中,北斗導航銷售量同比增長108%,全年獲得超過4億元訂貨,訂單合同超過4.6億元。 1月9日,海格通信公告,與特殊機構客戶簽訂北斗導航及電臺等項目,共計1.25億元;3月13日,公司再獲得1.27億元的北斗訂單,合同供貨時間為2015年相應月份。這意味著,今年一季度,海格通信的北斗訂單量已超去年北斗業務營收的60%。 北斗導航是海格通信的重要核心業務之一。針對北斗市場的快速增長,公司加大資源投入,依托行業積累和資本優勢,通過并購、合作完善了“芯片→模塊→天線→整機→系統”的全產業鏈布局。公司生產的北斗導航天線在國防用戶領域市場占有率第一;2013年10月,在特殊機構用戶北斗二代設備研制5個項目評標中,公司參與了4個項目,并全部中標,其中3個型號排名第一,1個型號排名第三。 海格通信北斗產業園建設已進入尾聲,將為公司北斗業務發展提供良好的物理平臺。以北斗導航產業園啟用為契機,公司成立北斗產業集團,促進集團內各單位北斗業務的融合和協同,以期實現北斗板塊的規;l展。北斗導航將是公司未來增長最快的產業板塊之一,預計3-5年實現產值20億元。 目前,海格通信已由通信、導航領域的軍工企業,發展成為擁有無線通信、北斗導航、衛星通信、通信服務、頻譜管理、模擬仿真、氣象雷達等多個專業板塊、軍民融合發展的電子信息產業集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