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7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中國計劃在2015年完成20次宇航發射,將超過40個航天器送入太空,發射次數及發射航天器的數量都將創歷史新高。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宇航部部長趙小津表示,今年在發射次數創新高的同時,進入太空的航天器功能及種類不斷豐富,既有在地球同步軌道運行的通訊衛星,也有用于對地觀測的遙感衛星和以北斗衛星為代表的導航衛星。
“中國自主研制的北斗導航系統將在今年開啟第三階段的全球組網。”趙小津說,目前北斗導航系統覆蓋亞太地區,定位精度優于10米,而在2020年左右形成全球組網后,定位精度將達到米級。
據了解,2015年中國計劃發射4顆北斗三期試驗衛星,對全球導航系統中的新技術進行驗證。北斗全球導航系統由地球靜止軌道、傾斜的同步軌道及中地球軌道三種衛星組成,衛星總數超過30顆。
值得注意的是,在發射新航天器的同時,更多新技術將首次在軌應用和驗證,比如擇機發射北斗試驗衛星時將首次采用中國自主研制的“遠征一號”上面級。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長三甲系列火箭總設計師姜杰介紹說,“遠征一號”上面級將是全新設計的獨立的一級火箭,完全自主導航制導控制,“飛行時間由30分鐘增加到大約6小時,飛行高度也由幾百公里上升到36000公里”。
趙小津表示,實現密集發射既得益于航天器與運載火箭的生產能力大為提升,也在于發射場的合理安排及解決冬季發射問題。他還透露,將于2016年擇機發射“天宮二號”、于2017年前后實施“嫦娥五號”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