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市交通運輸委員會科技處鄒迎處長透露,到今年底,北京市將實現全部的公交GPS到站。截至六月,北京BRT上已安裝187座電子站牌,實現BRT車輛到站預報等服務,整合了全市600多條公交線路、站點基礎數據和13000余輛公交車輛實時定位數據,并推出手機軟件“北京實時公交”。 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智能處處長文維表示,深圳綜合交通數據中心每天傳輸存儲量超過1.8T,與騰訊、先進云之間每天傳輸計算量超過70G,“交通在手”下載量超過60萬人次、每天近10萬人次使用,每天有10萬臺GPS數據在系統中流轉。 上海市交通運輸委員會科技信息處處長葉興則表示,上海正在推行智能停車誘導系統建設,包括道路電子顯示屏以及網站、智能手機客戶端發布道路交通信息等。上海市有公共停車場泊位42.35萬個,路邊停車泊位7.98萬個,預計到2020年全市將實現停車信息聯網同時建成多樣化的停車誘導平臺。 以GPS為基礎的智能交通信息傳遞系統在大中城市已率先展開,未來,智能交通市場十分被看好,因此,GPS微信導航系統也需要一并加強。 據了解,目前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已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其中,基于北斗導航系統的開發應用已廣泛服務于國土、測繪、城建、水利、交通和應急救災等領域,北斗導航產業總產值已突破百億元。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表示,我國自主研制的北斗衛星已開通服務近兩年,系統運行穩定可靠,并應用于多個行業,服務于多個地區,走進大眾生活。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對北斗導航系統的社會化、產業化應用開發。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我國衛星導航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北斗及其兼容產品在國民經濟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在大眾消費市場逐步推廣普及,對國內衛星導航應用市場的貢獻率達到60%,重要應用領域達到80%以上,在全球市場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的發展目標。 冉承其表示,2015年我國將發射4-5顆新型全球組網衛星,進一步提升系統性能。日前啟動實施的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建設,通過技術進步和規模效應推動,不僅顯示了北斗系統的體制優勢,也顯示了衛星導航在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問題中的獨特作用和巨大潛力,帶動了其他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技術創新。 同時,北斗核心技術方面也有很大的突破。冉承其介紹,截至目前,國產導航型北斗芯片模塊銷量已達330萬塊。高精度OEM板銷量為5萬塊,占國內市場30%的份額。經過3年連續比測,國產北斗芯片主要指標已接近國際水平。 據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統計,2013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產值超過1040億元,年增長率接近30%,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 冉承其表示,北斗產業未來將持續快速增長。人們對位置信息的需求已經從行業拓展到個人,從終端延伸到內容。產業發展伴隨應用模式、商業模式的創新,融合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一個以用戶為中心,以應用體驗為標志,集合芯片、數據、平臺的新型產業生態系統,將帶來產業發展的新環境、新趨勢,催生北斗和全球衛星導航產業新的增長點。 據了解,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還致力于與世界各大衛星導航系統合作,與世界各國開展應用領域的產業化合作。冉承其介紹,今年5月19日,中美衛星導航系統首次會談在北京舉行,發布了合作聲明,建立了北斗與GPS常態化的交流合作機制。同時積極開展中俄衛星導航全方位合作,召開了首次中俄衛星導航合作聯合會議。此外,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得到推廣,北斗國際化發展勢頭良好,北斗GNSS的應用更加便捷高效,將使全球更多用戶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