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報道:“雖然現北斗定位系統在百姓中的知名度還不高,但我們相信在未來,‘北斗’能打破GPS在世界一家獨大的格局。”中國武漢光谷北斗地球空間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GIS經理葉飛說。
16日至19日,葉飛所在的企業參展在廣西南寧舉行的第11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他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從去年開始,北斗定位系統開始轉向民用市場,“BDS”(北斗的英文字母縮寫)在媒體中的曝光頻率驟然加大,目前在東盟的泰國、緬甸、老撾等國家已有應用。
“‘北斗’目前所占的市場份額還不到1%,世界定位系統幾乎全部由美國的GPS掌控著。”葉飛說。
北斗定位系統于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研發,至今已發射16顆衛星。2012年,北斗導航服務范圍成功覆蓋中國及東盟10國。
“今年開始,‘北斗’和泰國率先合作,三年內在泰國境內建立220個地基增強站。屆時,北斗在泰國的定位精準度可縮減至厘米級。”中國武漢光谷北斗股份集團有限公司品牌副經理黃嘉祺說,北斗定位系統可助推泰國智慧農業的發展。
“北斗的精度和速度檢測結果,泰方很滿意。”泰國科技部地理空間局局長阿諾德·斯尼德旺斯日前表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東盟市場應用前景廣闊,泰方希望與中國開展緊密合作,推進北斗系統在泰國商用,建立示范項目。
黃嘉祺說,中國北斗定位系統的目標,是在2020年之前在東盟十國建立1000多個地基增強站,屆時,中國和東盟將共享同一套衛星定位系統,“這對聯合追捕跨國犯罪、雙邊貿易、旅游等方面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他說。
參展第11屆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廣西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科技處副處長鄧洪高,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按照現今北斗進軍東盟市場的進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北斗至少能撬動GPS三分之一的市場,成為GPS最強勁的競爭對手。”
目前在世界范圍內,有中國的北斗、美國的GPS、歐盟的伽利略和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四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歐盟于1999年首次公布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計劃,該項目總共將發射32顆衛星,因各成員國存在分歧,計劃已幾經推遲。葉飛介紹,由于經濟狀況等原因,俄羅斯的GLONASS在民用推廣方面進展緩慢。從發展勢頭看,將來衛星導航在民用領域的競爭,將主要在GPS和北斗中展開。
目前,“北斗”的產品正在慢慢豐富,并由尖端的軍事領域逐漸滲透到尋常百姓家。“不單在交通方面,在對老人和孩子的行跡追蹤方面也已經有產品面世,這對保障弱勢群體的人身安全有很大的幫助。”鄧洪高介紹,北斗已成功研發短報文技術,即在無通訊信號覆蓋區域,用戶可利用北斗產品發出容量為140個字符的消息求救,這是北斗的核心競爭技術之一。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表示,中國政府已將北斗系統建設發展列入國家發展規劃。目前,中國正在研發GPS和BDS兼容轉換器。“轉化器一旦研制成功并投產,中國和東盟的用戶將可無障礙地接收到北斗衛星定位信號。屆時,北斗產品將與GPS公平競爭,交由市場進行選擇”,鄧洪高說。
他說,北斗定位系統相對于GPS還“很年輕”,在造價和產品硬件尺寸方面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中國在與東盟國家建立導航合作的同時,和俄羅斯在衛星導航領域的合作也在進一步加強。中俄雙方共同協定在各自境內設立“北斗”和“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并計劃于近年形成統一的導航空間。“中俄兩大衛星導航系統聯手合作,我們對北斗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