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消息,近日,第三屆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展覽會在京舉辦,目前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已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其中,基于北斗導航系統的開發應用已廣泛服務于國土、測繪、城建、水利、交通和應急救災等領域,北斗導航產業總產值已突破百億。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對北斗導航系統的社會化、產業化應用開發,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我國衛星導航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北斗及其兼容產品在國民經濟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在大眾消費市場逐步推廣普及,對國內衛星導航應用市場的貢獻率達到60%,重要應用領域達到80%以上,在全球市場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的發展目標。
截至目前,據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統計,2013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產值超過1040億元,年增長率接近30%,其中北斗產值超過100億元。北斗導航系統已得到國內外大眾市場的廣泛認可。2013年,在智能手機領域,三星發布了全球首款具備北斗定位功能的手機,華為發布了國內首款具備北斗定位功能的手機,市場首批投放共約4000萬部;在車載導航領域,國內已有20余個品牌、200余款車型的北斗車載導航儀正式走向市場,目前,前、后裝市場已完成20余萬臺的安裝和銷售;在交通運輸領域,基于北斗導航系統實現了對重點運輸車輛的動態信息監測與共享,已完成全國重點運輸車輛監控平臺建設,共有30余萬輛長途客車、旅游包車、危險品運輸車等重點運輸車輛上安裝了北斗兼容終端;在漁業領域,利用北斗雙向通信能力實現了定位與通信一體,提供遠海及近海船舶的位置監控,北斗短信與手機短信互聯互通,為漁船提供及時精準的氣象和海況信息,目前北斗船舶入網用戶已達到3萬余個,伴隨手機用戶10萬余個;在氣象領域, 2013年首次利用北斗海上反射信號成功監測到“飛燕”、“尤特”臺風。
在本次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展覽會上,基于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無線通信、物聯網等高新科技的智能導航產品成為最大亮點。四維圖新展出了依托模塊化車聯網服務云平臺的智能駕駛控制系統;江淮汽車推出了帶有北斗導航車載信息系統的新型汽車;南方測繪將展示了北斗導航系統在燃氣、城建、農業、駕考等不同行業的應用解決方案;合眾思壯、凱立德也紛紛推出擁有北斗導航模塊的終端系列產品;長虹佳華還展示了基于北斗衛星定位系統,面向老人的緊急救助、體征檢測、居家養老服務等多方面需求的智能養老服務系統,有多家企業召開新產品發布會。
針對北斗開發應用百花齊放的市場現狀,國土資源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局長、黨組書記庫熱西•買合蘇提指出,未來我國將從國家層面著力推動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和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大數據等高新技術的融合發展,積極培育移動位置服務在政府管理決策、百姓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新服務、新應用,更好地為公共安全、交通運輸、防災減災、農林水利、資源環境、教育衛生、電子商務等領域提供導航與位置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