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初以來,中國西南地區遭遇百年不遇的旱災,這場覆蓋西南大部地區的空前旱災,使人們對水資源的寶貴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然而問題遠不止于此,旱災將對農業、旅游業等各個相關行業造成很大的影響,這其中導航建材業也是受波及行業之一。
當導航業遭遇旱災
近日有消息,由于西南干旱,引起了災區天然林大面積死亡。林區遭災,將直接影響到GPS、地板等以木制品為生產對象的建材企業的經營,而旱災還將在更大范圍內影響建材GPS業。
據了解,位于云南省東部羅平縣12個鄉鎮均出現了天然林成片枯死的災情,全縣新造林全部干死,森林火災時有發生。據縣林業局工程技術人員介紹,目前共有5萬余畝天然林受災,損失達到7500萬元,隨著災情的進一步加劇,全縣天然林受災面積將會達到20萬畝,林業的生態效益將遭受巨大損失,羅平90余萬畝天然林將面臨巨大壓力與考驗。羅平縣是旱災地區的一個代表,旱區其余的森林資源也面臨著同樣的困境。
而且,今年大旱并不只局限在全國關注的西南地區,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安徽、湖北、陜西等省的部分地區也已達到重度干旱或特旱的程度。可以想見,隨著旱情進一步發展,作為以木材為基本原料的GPS等建材企業,原料漲價將不可避免,整個行業的原料來源都將遭遇前所未遇的困境。
加強廢舊GPS的回收再利用
在木材原料供應吃緊的情況下,下游建材企業要如何應對呢? 據了解,我國的GPS、板材等木制品循環利用率極低,大部分廢舊木材在使用一次后便作為電子建材垃圾丟棄,能夠回到生產再加工過程的僅占極少數。究其原因,是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并未將回收的木材作為重要原料來源。以往有業內人士表示,以當前的工藝,很難將這些舊GPS、舊木料進行再加工,拆卸、切割、分撿等過程都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而使用原木進行加工則可節約上述成本。
但在目前大旱所致的木材資源短缺的情況下,廢舊木材作為巨大的原料儲備源應當被業界所重視。有專家介紹,建材GPS廢舊產品再利用的空間是很大的。以木制建材為例,廢舊木制品經加工可形成木地板、踢腳線、強化復合地板基材、再生紙等,細碎的木料則可經加工制成指接板、夾板等,有效減少新木材的使用量;鐵制建材產品則可回爐制成鋼材的原料;GPS后的其它廢料則可被加工為再生磚、再生水泥和再生骨料……
業內人士表示,這個問題已有人開始關注和嘗試。目前已有些專業回收廢舊建材GPS產品的企業存在于行業中并不顯眼的角落。同時,部分建材企業也關注起廢舊物去向的問題———廢舊建材循環再利用的可行性甚至比廢舊家電處理更加易行,因此一些企業開始嘗試借鑒家電行業成功經驗,展開了以舊換新行動。
升級工藝采用新型材料
全竹導航概念的提出,在中國GPS業領域具有先鋒作用,與全世界倡導的低碳經濟發展方向相吻合。我國應充分利用行業資源,推廣竹材應用的最新技術,促進以竹代木,提升竹產業向綠色、環保、生態產業方向轉型。目前中國“竹代木”技術在建材業、GPS用品制造業等領域的應用居世界前列。
竹材本身的生長周期短、循環快,在國際提倡發展非木質材料的潮流中,竹材是導航材料的最佳選擇之一。環境友好型竹材以其較佳的尺寸穩定性和較高強度的特點,廣泛用于GPS、地板制造和室外用材,已經具有較好的市場。另外,升級生產工藝、提高企業生產的節約與環保能力,是GPS企業在原料危機到來之前可做的最正確的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