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閉幕的第四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上,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透露,北斗衛星手表、車載導航終端等產品正向批量化生產過渡。一旦相關技術成熟應用,中國衛星導航產業將進入井噴期,預計2020年產值將達5000億元。
近年來,隨著中國“衛星導航應用產業化”重大工程項目的實施,衛星導航應用市場規模正快速增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劉經南說:“目前,北斗應用已形成基礎產品、導航終端產品和運營服務三大產業鏈,在國防、漁業、交通、通信、電力等領域都有廣泛應用前景。”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正在實施的自主研發、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與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歐盟“伽利略”并稱為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去年12月27日正式提供區域服務。
但導航芯片技術相對落后、應用停留在表面、產業園區千篇一律等是北斗存在的突出問題。一些業界人士認為,尤其在家門口市場被GPS占90%以上的情況下,北斗“突圍”的難度不小。GPS用戶量大、成本很低,而北斗產品價格居高不下,也是競爭面臨的一大劣勢。
國家政策支持為北斗提供了產業化契機。交通運輸行業集中了衛星導航80%以上的應用方向。當前,交通部正推動北斗系統首個示范項目重點運輸過程監控管理服務示范項目工程。下一步,還將啟動“基于北斗的中國海上搜救信息系統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