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于屬于自己的和不是自己的東西,情感涇渭分明。
房子就是其中一個例子。別人蓋的房子,我們租來住,盡管我們交租金,也會買一些生活用品,但是我們確實舍不得花大量的裝修費去裝飾。
但如果是我們自己買的房子,情況就另當別論。也許這個房子還不如租的房子寬敞或設計良好,但是我們總是相信這個房子會比租的好,并且最重要的是我們敢于在我們的房子上添磚加瓦,做精華的裝修。
相信對于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對這種反差有深深的體會。而對于李冬航來說,也有較深的感受,但是這次不是對房子,而是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服務于北京衛星導航生產力促進中心的李冬航,十幾年前,都是在做一些GPS應用。他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當時會受到一些限制!熬驼f基礎設施投資,以前要做,國家、地方和企業也只能圍繞對國外系統的應用來建設相應的配套設施!
但是現在,情況完全不一樣了。
2012年12月27日,在國新辦例會上,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中國衛星(14.12,0.90,6.81%)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宣布,2012年12月27日起,北斗系統在繼續保留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有源定位、雙向授時和短報文通信服務基礎上,向亞太大部分地區正式提供連續無源定位、導航、授時等服務。
據了解,自2011年12月27日提供試運行服務以來,北斗系統又完成了4箭6星發射,擴大了系統覆蓋范圍,增強了星座穩健性,提高了系統服務精度。目前,在軌衛星和地面系統工作穩定,通過各類用戶終端測試和評估,系統服務性能均滿足設計指標要求。
“現在可以大張旗鼓地圍繞著北斗做一些配套的基礎設施工程,因為那是我們自己的系統!崩疃胶V定地說。
北斗與GPS:競爭與合作
北斗正式提供服務之后,就與美國的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歐洲的伽利略并稱為全球四大衛星定位系統。
而在北斗沒有提供服務之前,美國的GPS已經占據了中國國內導航市場高達95%以上的市場份額。
冉承其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中國的北斗衛星總體性能與美國GPS性能相當,對衛星導航用戶來講,北斗系統的加入將享受到更優質的服務、更好的用戶體驗。
既然北斗跟美國GPS在國內及其覆蓋的周邊區域性能相當的,那么北斗能夠發揮什么樣的作用,與美國GPS是一種怎樣的關系?
冉承其說:“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與GPS等系統相比還有我們自己的特色服務,一般的GPS用戶只會知道自己在哪個地方,但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來講除了這項功能外,可以讓別人知道你在哪兒,還可以讓自己知道別人在哪個地方,這是北斗有別于其他系統的重要特色。北斗的加入非常有利于大家衛星導航的應用。”
對于這個問題,李冬航說:“當前應用中,北斗還保留了雙向授時定位和短報文服務的功能,這是GPS不具備的。但是就大眾所熟悉的普通定位導航應用來講的話,采用北斗和GPS兩者兼容的方式更可行也更可取。”
“與美國GPS的關系不能單談競爭,而應該是競合!崩疃秸f,“客觀上講,北斗與其他系統是存在競爭關系,但是從當前及更長遠的發展角度看,多系統長期共存是必然,北斗的建設發展與推廣應用必須建立好與其他系統的合作關系。在一些特殊的領域需要獨立運用北斗系統來提供服務,提供獨立系統的產品;但是在未來更廣闊的應用中,尤其是北斗要走向世界的過程中,跟其他的衛星導航系統是兼容共用的,產品形態也應該是雙;蚴嵌嗄5。從國際上來講,這也是GNSSS應用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
GPS在中國導航市場占比95%,對于北斗到底能占比多少,李冬航有自己的解釋,“我個人認為現在談占比不能談獨立應用北斗的占比,而是要說兼容北斗的應用占比,把獨立應用GPS的地方替換成北斗和GPS兼容,尤其是通過正式版ICD文件的公布,國外進口芯片及產品也能夠增加對北斗的應用,則在未來幾年之內,北斗應用的占比達到50%以上也是有可能的。當然這還需要國內政策的扶持和市場的呼應”。
軍事和民用:相輔相成
衛星導航系統最初基于軍事目的而開發,美國GPS原來就是為了軍用開發的。
關于北斗的軍用與民用的關系,在新聞發布會上,冉承其也說道,建設中國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們國家基于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基于國家的長遠發展作出的重要決策。是為了滿足國家對衛星導航的戰略需求而建設的。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會促進國家導航產業鏈的發展,促進國家信息化的建設以及改變經濟發展方式,同時大家也非常清楚,衛星導航系統就是一個軍民兩用系統,它的建設對中國的國防建設是有利的,它應該有利于中國的國防建設。
“所以北斗建成以后,尤其是現在能夠在一定區域提供服務的時候,軍方來開展基于北斗的各種方面的應用,這是必然的。”李冬航說。
但是李冬航也表示,在當前階段,為追求軍事應用上更好的效果,對北斗的應用也不會回避GPS,仍然會用一些GPS的技術。只是會逐漸過渡到以北斗為主。
在民用的部分來講,李冬航認為,民用和軍用是相輔相成的,并不沖突。
“只是說從系統上講,一些專門針對軍事方面的技術,不一定向民用開放。但是保證民用基本的需求和大規模應用,也不一定就是需要用到軍事水平的技術,一般常規狀態下的技術就夠民用使用了。不會因為軍事的應用導致民用受到一些限制。此外,軍事應用是由國家來管理控制,而民用會跟GPS一樣,更多的是市場行為!
在新聞發布會上,冉承其介紹到,中國衛星導航系統建設是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實施“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一步,2000年建成了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解決了我國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有無問題;第二步,建設北斗衛星導航系統,2012年形成區域覆蓋能力;第三步,2020年左右,形成全球覆蓋能力。
目前北斗走到了第二步,雖然慢了GPS十幾二十年,但是走得穩健,形成了一個區域的正式服務的能力。
從北斗現在公開的范圍來講,覆蓋了中國及周邊的亞太地區區域,甚至通過傾斜衛星的覆蓋,可以覆蓋到澳大利亞。但是在目前區域系統應用的效果最好,那主要還是在國內和周邊地區。 在國內,目前北斗系統已經在交通、氣象等領域開始應用。據介紹,去年中國衛星導航產業規模已經超過1200億元人民幣,衛星導航應用系統前景樂觀,預計在2015年左右,北斗產業在中國整個導航產業中至少能占15%到20%,而2020年將占到70%-80%的比例。
在國際,李冬航介紹到,北斗之前有一個“亞太行”的活動,在巴基斯坦、韓國等一些周邊國家做了一些測試,證明了北斗的應用性能和服務都能夠滿足這些國家的需求。那么后面的工作就是看能不能走到國外去,形成采購訂單,能夠讓國內無論是純北斗還是北斗和GPS兼容的產品能夠走向國際,獲得認可。
這需要一定的過程。但是可喜的是,目前北斗在一些國家已經能夠接收到,能夠使用,而且性能能夠滿足要求,獲得認可。
“到2020年左右,我們要實現第三步,也就是把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成一個類似于GPS一樣在全球都能提供服務的系統!崩疃綇娬{,“系統覆蓋只是基礎條件,但真正要實現‘北斗伴咱走天下’,取決的是北斗的應用技術水平和制造出來的產品性能、價格是不是能滿足市場的需要,具有全球競爭力,這是我們需要努力的方向!
|